市场正式对外资险企开放 交强险格局不变 |
2012年05月07日 09:32 来源:大河车网 |
从5月1日起,交强险不再是中资险企的专利,外资险企也可经营该业务。
“把外资险企拖下水。”3日,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这一新规。在他看来,外资涉足交强险业务对中国车险市场的影响不大,市场竞争格局如旧,外资在中国抢占车险市场份额并无优势。
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保险法研究中心教授王国军对导报记者表示,外资险企愿意进入亏损的交强险市场,真实目的在于抢占商业车险市场,但是仍面临本土化困难等问题。赔本的生意也要抢
据了解,此前中国加入WTO 时未承诺允许外资公司经营强制保险业务,外资险企一直被挡在交强险业务门外。
交强险全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自设立以来,交强险业务一直在亏损。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0年全国交强险累计亏损187亿元(仅2008年实现盈利),其中2009年亏损53亿元,2010年亏损72亿元。
保监会直言,交强险是笔赔本的生意。“对保险公司来说,交强险并不是一项好业务。”郝演苏表示。
“借助交强险平台,可方便外资险企打开中国的商业车险市场,这是外资险企涉足交强险的真正目的。”王国军表示,虽然原则上车主可分开购买交强险和商业车险,但为了理赔方便,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在同一家公司购买。
由于以往外资险企不能经营交强险,其不得不采取与本地同行合作、分别承保的方式,曲线进入市场。
“日后,外资险企可以经营交强险,则能直接进入市场,为开拓商业车险市场提供便利。”王国军表示,“车险占财险业务的70%,是险企盈利的大头,外资险企想从中分食蛋糕。”“把外资险企拖下水”
在王国军看来,外资险企涉足交强险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郝演苏则认为,外资险企涉足交强险与普通消费群体的距离比较远,他们将目标消费群锁定为与本国在华资本有关的在华企业、外资机构以及本国侨民,而非普通消费者。
保监会人士曾解释称,只要外资险企在核算、准备金、单证、信息披露、系统等各方面符合相关要求,就可以经营交强险业务。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是开放交强险,并没有说要调整交强险的运营管理制度,我们要通过开放交强险把外资拖下水。”郝演苏表示,在中资险企独霸车险市场的情况下,“理赔难”一直备受广大车主诟病。因缺乏有效竞争,保险公司缺乏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产品创新的动力与压力。在他看来,将外资险企引入交强险市场,可激活竞争。同时,外资险企在交强险市场并不具备优势,难以占到便宜。
“交强险一直在亏损,这样也可由外资来承担部分亏损。”王国军对此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在强制保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从长远看,外资险企来华能够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推动我国车险服务升级。车险竞争格局如旧
“开放交强险不会对中国车险经营环境和市场带来任何影响。”郝演苏直言,外资险企的商业车险业务仅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即使有所增加,也不会对市场产生很大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外资险企中排名前三的美亚保险、利宝保险和东京海上保险,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分别为0.2%、0.1%和0.1%。
“外资险企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本土化。”王国军表示,外资险企总部在战略、资金等方面对在华分支机构加以限制,这也限制了其在华的业务发展。
郝演苏认为,外资险企在中国的服务网点难以迅速铺开,将限制其服务优势。“网点过少,服务则很难保障。同时,外资险企也要考虑盈利,在价格上很难有优势。”
“即便对中资险企有冲击,影响的显现也会是很缓慢的。”王国军表示
|
关键字: |
大河车网购车咨询电话:400-888-9321 13503860072 QQ群:179188384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