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限购:一线城市是狼来了 是真需要? |
2012年08月13日 09:59 来源:大河车网
|
[导读]目前的限购政策都是临时性强制措施,被压抑的需求在政策取消后仍将爆发。要想在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与汽车产业的壮大间取得平衡,还得制定长远、连续的疏导大计。
|
|
被业界所担忧的限购连锁反应似乎成为了现实,8月2日,西安市宣布将举行听证会,重点讨论机动车限购、限行、限号等措施。然而,就在6天之后,西安又紧急叫停,并表示不会采取“三限”措施。当中国市场被全球汽车业视作利润牧场的今天,为什么会不时传来限购“狼来了”的声音?实施限购是否有标准可循?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与汽车产业的壮大又能否和谐共存呢?谈谈你的看法吧!
更多一线城市将限牌,完全可预期
西安地处西部,经济并不如沿海城市发达,汽车保有量不过132万辆,且据西安交通管理部门人士的说法,西安基本能保持畅通,包括上下班高峰。从各方面看,西安都不具备限牌的条件,可为何这一被紧急叫停的计划起初能得到推行?
尽管很难探知原由,但从广州限牌开始,却很易知晓其他城市纷纷计划跟进的理由。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限牌有太多好处:首先可以缓解拥堵,减少堵车时间,以获得更好城市形象;其次限牌表面上有助于节能减排,汽车尾气排放已占到城市污染的三分之一,限牌之后可以减少污染,缓解执政者在PM 2.5上的巨大压力。最后很重要一点,通过限牌可以名正言顺收取所谓城建资金,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
我们长期实施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汽车在生产阶段收取了几乎所有税费,而且这些税费大部分流入了中央财政的口袋,销售阶段产生的税费并不多。这意味着各大厂商都来到某个城市销售新车,但当地政府并不能从中获取多少税费,问题就来了,既然汽车带来拥堵和污染这么多负面效果,作为城市管理者,为什么还要支持汽车的增长呢?既然没有支持的理由,相反通过拍卖限牌的方式,却可以增加地方政府税费收入,又何乐而不为呢?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有很多理由限牌,所以西安叫停限购令只是一个意外。在不远的将来,将有更多一线城市加入限牌行列,这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限购只是过程,发展才是目标
眼下人们谈“限购”色变。限购风暴横扫北上广后,一路西行,接着,西安也被卷入其中,幸而有惊无险;但在西安之后,人们又心有戚戚,纷纷猜测,谁将会是下一个“中枪”者。限购之下,面对萎缩的车市,汽车行业有苦难言,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主要城市相比,我国的限购措施当真是最为严厉。究其原因,中国车市出现了高速增长,而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却无法跟随增长,矛盾之下,“限购”似乎成了有效解决方式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在最近10年,汽车年产销量由200万辆增至2000万辆,增长了10倍。物极必反,爆发式的增长招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限行与限购”,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承载能力仿佛成了一对冤家,无法共处。但事实上,在最初,人们就只关注于汽车行业高增长带来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其自身应有的发展规律。爆发式的高增长,在最初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如今这种隐患逐渐暴露,成为了汽车行业增长的“阿喀琉斯之踵”。但这些隐患也是未来促使汽车产业升级,获得良性发展的一种“催化剂”;在汽车行业获得真正的健康发展之后,和城市交通环境和谐相处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汽车与城市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两面
广州限购之后,一场“谁是下一个?”的竞猜游戏便热闹开始了,深圳?杭州?南京?还是西安?标准的缺乏让汽车业界陷入“狼来了”的疲于奔命状态,同时也为谣言的滋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地方政府出于治堵和环保结合的考量,在使用限购这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同时也损伤了这一政策的严肃性和示范效果。事实上,地方政府出台限购的动力何在?一方面是交通以及环保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汽车数量增长,并不能明显增加地方政府收益,怎么看都是赔钱的买卖。经验表明,通过交通市政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水平的进步,再加上节能环保已是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汽车与城市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两面。需要考虑的,其实是对税收等汽车行业发展红利分配进行调整,让地方政府有动力去做这些事情,而不是简单的一限了事。
限购可解一时之忧,长远还需持续疏导
当前汽车保有量快速发展与道路资源不够丰富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广州市为例,目前广州市中小客车为167.4万辆,这个数据是5年前的2.5倍,年均增长率达19%,但是近5年来城市道路里程增长率仅约2%。不只是广州,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塞车现象都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上海、北京以及广州都先后采取了限牌政策来控制汽车增长的节奏。从北京经验来看,由于号牌变成一种稀缺资源,消费有明显的高端化趋势;而广州对于新车排量不得超过旧车的规定,也会令客户在首次购车时倾向于1.8L以上排量的产品。尽管汽车总量得到了控制,但这并不利于小型车占主体的自主品牌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与国际平均线仍有明显差距,这就决定了汽车社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用车环境进一步恶化的压力仍然存在。但目前的限购政策都是临时性强制措施,被压抑的需求在政策取消后仍将爆发。要想在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与汽车产业的壮大间取得平衡,还得制定长远、连续的疏导大计。
|
关键字:一线城市 汽车限购 |
|
大河车网购车咨询电话:400-888-9321 13503860072 QQ群:179188384 |
|
相关阅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