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自主该给名分还是时间? |
2012年09月18日 15:00 来源:大河车网
|
“合资自主”与民营自主品牌有异有同,同时是出现伊始都饱受争议,异的是争议来源:对合资自主持反对意见者,除自主品牌厂家,更包括绝大部分媒体、特别是经济、汽车类专业媒体记者、资深评论员、汽车领域专家。而对民营自主持反对意见者,则集中于当时国营厂家的管理者。同是“自主”的大旗之下,民营自主像极了“屌丝”,而合资自主,则很有高帅富的味道。研究这个“高帅富”的出身、发育状况,对他将来能否成为栋梁大有关系,我们不妨认真看看。
首先,合资自主到底是“自然孕育”——真的因市场因素诞生,还是“有意栽培”——因政策因素出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看一下合资自主“集中产生”的年份、看一下当时的市场状况、再按照正常的汽车平台确立开发时间倒推4年,看一看那个时期是否具备“合资自主”的产生气场。如果不具备,这个平台到底是什么时间仓促上马,又到底所为何来?!
2010年,是合资自主风起云涌的一年。在此之前的近两年里,恰恰是自主品牌高更猛进的时期。如果说“合资自主”是因自主品牌市场乐观而跟进、分一杯羹,是“市场因素”导致,那是缺乏常识。一个车型平台从立项到正式上市,一般需要至少4年左右时间,倒推4年是2006年,彼时自主品牌刚刚在“龙何之争”后赢得一点点的喘息时间,国家政策对是否发展自主品牌并不明朗,合资企业的合资产品正忙着圈钱,既无压力又无动力,这样的“先见之明”从何而来?!
合资自主,既是政策的产物,也是合资双方妥协的产物——所谓“妥协”,外方无非是给了一个过时的车型平台任由中方涂脂抹粉,而绝不会因此对自身产品有任何的威胁。但因为是政策的产物,自然得到“有关方面”的呵护,而对于合资厂家来说,这产品最大的作用是维护上面的面子,销量不重要,品牌形象不重要,自然可以在价格上放开手脚——定价过低,可以少生产些;如销量喜人则可以追加产能利用规模效益核销成本,总之,对于整个企业来说稳赚不赔。但对于民营自主品牌而言,大部分在渠道、品牌形象上都无法与合资自主竞争,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占。
我们也不妨看一下,是什么样的车企热衷于“合资自主”的“研发”和生产呢?认真数一下非常好玩,竟然是“根子软的暴发户”——所谓根子软,是指并非某大集团嫡系的合资生产厂家,所谓暴发户,是指其迅猛发展大多从2004年之后开始。而这样的“合资自主”集中于哪个车系、什么品牌,大家可以去研究一下。所有这样一切明了之后,诸位还想着给“合资自主”正名么?!还要给他们时间?!给他们时间绞杀自主品牌么?!
|
关键字:合资自主 |
|
大河车网购车咨询电话:400-888-9321 13503860072 QQ群:179188384 |
|
相关阅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