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汽车市场的低迷已成定局,明年的情况也不被人看好。但逆市增长的华晨却信心满满,董事长祁玉民表示,华晨已完成了产品的梳理,今年已实现扭亏为盈,明年几款新产品将继续发力,销量和效益增长10%不成问题。
今年无疑是自主品牌的寒冬,但寒冬中也有生机盎然,华晨汽车就是其中之一。1-8月,华晨在国内汽车行业企业的综合排名由第9位升至第7位;华晨实现全线盈利,旗下股票“ST金杯”成功摘帽,港股“华晨中国”半年业绩公告获利跃升51%;预计到2012年底,华晨汽车销售额将突破千亿大关,实现销售收入1060亿元……而在几年前,华晨还是个资金链断裂,濒临绝境的企业。短短几年,掌门人祁玉民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打造了华晨。即通过多元化经营,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国际合作为平台,“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有技术、做好自主品牌”的道路,探索“汽车产业发展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企业经营模式,围绕“核心技术、精美产品、诚信经营、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五大要素培育品牌,形成“华晨模式”的发展平台。
虽然成绩斐然,但祁玉民却不太愿意谈论过去,他心里装着的是华晨的明天。祁玉民认为,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依托研发、品牌和资本,而研发或者说核心技术才是重中之重。目前,华晨已与宝马达成一致,由宝马帮助华晨进行动力系统方面的升级改造。祁玉民表示,华晨的发展应该由近及远、上下延伸。所谓由近及远,即先发展传统能源的节能和减排,再发展新能源。目前,华晨已具备了工程开发能力和样车制作能力。A级车平台已是自主研发。
上下延伸,即指由A级车起步,向下开发A0级车,向上开发B级车。随着A0级小车H230的上市,华晨的产品已脱胎换骨,并完成了产品结构优化。6-8万元区间的H230、10-12万元的H530、16-18万元的V5,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销量在不断攀升。下一步,华晨将进军B级车,20万元的大中华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将于2014年推出。
而对于目前沸沸扬扬的合资自主,祁玉民认为不用操之过急。虽然国家鼓励合资自主的出发点是对的,但各个企业的情况不同,没有必要一刀切。华晨宝马的合资自主就应该从新能源入手。目前,华晨宝马的新能源项目已经进入规划阶段,从减持股票中获得的资金也将用于合资自主项目的开发。
华晨创新:6年闯出“华晨模式”
上任6年,祁玉民仍自嘲不懂汽车,但说起“华晨模式”,他就停不下。“在华晨汽车的这六年,使我深刻认识到在做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必须抓住企业发展的三个核心,即品牌、技术、资本,抓住了这个牛鼻子才能把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发展自主品牌,华晨走的是高端路线。祁玉民表示,“高端产品品牌必须具备五大要素:1.核心技术;2.精美产品;3.诚信经营;4.市场份额;5.盈利能力。”品牌发展有三种阶段,即前期:如何获取品牌;中期:如何塑造和管理品牌;后期:如何受益于品牌。应该说,中国的汽车品牌发展还在前期和中期阶段。而这个过程也是最艰辛和漫长的。
在技术方面,华晨一直坚持整车和发动机同步研发,现在已基本不使用三菱发动机,95%的发动机是自主研发,而且是涡轮增压高水平发动机。同时,坚持节能与新能源同步开发,轿车和面包车的混合动力、纯电动都已开发出来。
在资本层面,华晨坚持混合型的资本扩张战略,即“有加有减”。通过资产的剥离,“十一五”期间,盘剥资产,消耗了50多亿的坏账,把历史的问题解决了。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在“十一五”期间,除了让资本升值到100多亿以外,还拿到5个亿在香港搞资本运作,取得了65亿的资本投资回报,这也是华晨这几年能够转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