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千名经济学者、汽车流通行业全产业链企业投资人、职业经理人云集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召开的主题为“集谋聚势 拓启新篇”的高峰论坛上,冷静分析,集思广益,为中国汽车市场发展把脉。
目前:迈入低速增长期
自201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由高速发展进入了低速增长期,今年的汽车市场仍然延续了去年的低迷。前10个月,我国汽车产销1572万辆和157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56%和3.56%。进口汽车,增速也在逐月下降。
面对今年以来整个新车市场的低速增长态势,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何黎明分析认为,一是市场需求不旺。主要是2009、2010年,国家刺激汽车消费的政策提前释放了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力,引发了汽车市场的“井喷”,透支了今年的市场。而近两年来,出于对环保、交通等方面的压力,一线城市纷纷采取了限行、限购等治堵措施,又抑制了部分购买力的实现。
何黎明说,一透支、一限购,对汽车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以后的其他大中城市也不排除限购的可能。二是国内生产企业和进口品牌供应商对中国的汽车市场预期过高,导致供给过剩。其结果是库存居高不下,品牌间价格战爆发,经销商财务成本激增,企业效益严重下滑,面临大面积亏损的境地。由此,厂商和谐关系也难以构建,甚至出现有的经销商因不堪重负而引发退网事件。年初开始的各品牌之间的竞相降价,甚至恶意竞争现象至今尚未平息,其中尤以进口汽车降价抢市场现象更为突出。
同时,经销商库存今年上半年以来持续走高引起了业内乃至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三是汽车市场的内生动力不足。目前看,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向前稳定发展的车轮有两个,一个是提高二手车交易量、搞活二手车流通;另一个则是做好包括汽车消费信贷、汽车融资租赁在内的汽车金融服务。他说,在我国,二手车交易因政策法规不完善、税收不平等、信息不透明、诚信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二手车经营主体(经营公司)难以形成,严重制约二手车的交易和流通,对拉动新车销售的贡献度很小,对我国汽车市场的推动力没有显现出来,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同样,汽车消费信贷、汽车融资租赁在内的汽车金融服务对我国汽车市场的推动作用也微乎其微。
目前我国大约只有14%的车辆是通过汽车消费贷款购买的,而融资租赁销售的汽车占比则更小,与发达国家汽车消费60%至70%依赖于汽车金融服务的差距同样很大。汽车消费信贷、汽车融资租赁等汽车金融服务,在我国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发展阶段,滞后于汽车市场的发展。
未来:非均衡增长成常态
面对目前的低速增长。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徐长明预测,明年开始汽车市场将重新回到两位数增长时代,他认为,年均10%左右的增长速度还将持续10年,大致要延续到2023年。
徐长明认为未来车市将持续保持非均衡增长态势。首先是乘用车市场会发生转变。由高速增长期转变为平稳快速增长期,预计需求增长将回落到20个百分点。第二是消费需求转型。徐长明说,汽车普及水平提高,更新需求快速增长,将导致消费者对汽车内在品质要求的提高。未来将进入汽车更新阶段,他们对第二辆车的品质要求会提高。另外,未来人均GDP到2020年达到1.1万美元。上述3个方面的变化将导致车市非均衡增长。
徐长明还判断未来汽车增长中心将向中西部、三线市场转移。他说,目前三线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原因是因为经济发展在向中西部转移,这一转移,就会让原来不具备买车能力的人具备了买车能力,一定会刺激汽车市场的发展。
应对:多元化创新
应该如何应对当前的汽车市场变化?是众多与会者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认为,应该全局考虑。首先从国家层面,需要在调整期完善和调整产业政策、市场体系、法规标准、产业组织、消费政策和预警体系,解决汽车产业快速增长掩盖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整车厂需要在调整期整合和提升网络功能、理顺渠道关系、增强产品竞争力;经销商要在市场低谷期加快流通创新步伐,增加发展能力。
任兴洲说,经销商的应对与创新可以从4方面考虑:首先是销售终端的创新发展。品牌资源和市场的集聚集群发展;多业态共生发展,销售和信息服务为主的二级经销商集聚发展,以汽车为主题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融合发展,即整车、二手车、后市场、检测等公共服务、体验、休闲等业务融合;集约化,终端共享,有效整合资源,合理利用土地;业务多元化发展。
专卖店赢利渠道多元化,二手车、改装、精品、向后市场延伸业务;强化服务,提高服务水平。第二是销售企业集团化。供货渠道、内部货源调配和交叉补贴的发展优势日益明显,大型销售集团业务增长和多元业务发展。第三是重视电子商务。
整车实现线上交易在短期内不能成为主流模式。但配件的B2B、汽车用品B2C,以及整车销售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业务模式会有较快发展。第四要加强网络布局。任兴洲说,未来区域市场格局为东部调整提升、西部稳步扩张,中部加快发展。二级销售网络向小城镇延伸,销售、服务、后市场等融合发展模式更加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