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款很多人期待的车型上市之时,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是这款车的售价是多少。从消费者的角度,当然是希望自己喜欢的车型能够相对便宜更好。
但实际上,除去产品本身诸如技术、配置等方面的硬件考虑,厂商在给其新车型定价时还要考虑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与其品牌定位相符合,也就是说在定价之时还要考虑到品牌的溢价水平。
为什么很多自主品牌新车型上市之时,很多新车型的售价都让消费者感觉较合资品牌便宜,甚至是感觉便宜得多?其问题的关键,除了自主品牌产品与合资品牌产品还在诸如技术性能、品质等领域有些差距外,品牌溢价能力的不同也是关键所在。
有时候,甚至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合资品牌同类产品的上述硬件水准,但在定价方面自主品牌仍然不敢向合资品牌同类产品看齐。而近年来,在自主品牌领域我们经常听到的的就是“10万元天花板”、“12万元天花板”等,而出现这类自主品牌所难以突破的“天花板”的核心,也并不是说自主品牌做不出这个价值的车出来,关键问题也就在品牌溢价能力的不足之上。
近几年,国内很多自主汽车企业发力于中高端市场,而这些企业为了提升其品牌形象,核心其实就是提升品牌溢价能力,其经常采用的品牌策略就是“高举低打”。如上汽荣威,其推出的首款产品为荣威750,售价高达16.28-25.18万元(注:为2011款定价,2007年上市时的售价更高),上汽荣威当初对于荣威750的要求可谓是“要名不是量”,也就是说荣威750当年的使命就是通过高售价来提升荣威品牌形象也就是品牌溢价能力,但对这款车的销量并没有太多期望。而在荣威750上市之后,陆续上市的荣威550和荣威350等车型,则对上汽荣威来讲,才是真正要求上量的车型。
实际上,除了自主品牌之处,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也无论是大众品牌还是豪华品牌,也都对于确保品牌溢价能力相当看重。如当前业界较为关注的一款车型国产奥迪Q3,从作为一款定位略低于国产奥迪Q5的SUV车型,其定价区间肯定会略低于国产奥迪Q5,同时,其又作为一款品牌定位高于大众品牌的车型,其定价区间肯定会高于诸如国产途观之类大众品牌SUV车型,让我们来看看以下这组数据:
国产奥迪Q5的38.36-56.77万元的价格区间,国产途观18.98-30.98万元的价格区间,国产宝马X1的25.9-49.9万元的价格区间,进口奥迪Q3的37.7-47.9万元的价格区间,而根据目前网上流出来的信息,国产Q3会用TFSI发动机+ S tronic变速器组合,再加上quattro四驱,综合当前奥迪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的热销程度,笔者估计,国产奥迪Q3的定价区间很有可能在30-45万元区间。
实际上,汽车企业在对其旗下产品进行定价之时,要考虑很多方面,诸如成本、单车利润、旗下产品布局中的价格谱系、主要竞争对手目标车型的定价区间、自身品牌溢价能力、新产品的规划销量等诸多方面。对于汽车企业来讲,维护品牌形象可谓是其最为核心的工作之一。
有些时候,为了维护其品牌形象,确保其品牌溢价能力,汽车企业也不可能会将其旗下产品的定价区间下拉,反而会是尽可能的向上提升。因此,当我们看到汽车市场上那些看似同质但售价却有明显差距的车型时,我们应该想到品牌溢价不同是产品存在价差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