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的事了。某法系汽车厂家一款中高级轿车上市前,找了一些熟人去“座谈”,大约因为此前的市场表现不是很好,厂家对这款车期望值又比较高,意思是让大家给把把脉。一帮人七嘴八舌地提了很多意见,厂家领导估计听得也有些头大,我没怎么吱声,这种场合是很应该藏拙的。不过既被点了名,就不好继续沉默,我给不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只能提出点问题。我说,你们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把市场上的“势”做起来。
这倒并不是故作高深,在我看来,一些厂家在国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首要的并不在产品本身。以法系为例,当初,“老三样”里,富康不是比桑塔纳、捷达都更先进么?后来的赛纳、毕加索、凯旋,直至现在的雪铁龙C5、标致508,应该说,车都不错,可是,为什么销量居然只及对手的一个零头?为什么凯越、朗逸、悦动可以月销两三万,而308、C4L就只有几千辆?为什么赛欧、POLO、K2月销过万,C2、207则连它们零头都不到?难道问题只在产品上?
提起这段往事,是因为前几天,又参加了个类似的座谈,大家又出了很多类似的主意,无非怎么找个好概念,如何包装,意思大约总是要找一条捷径。可是,如今的车市,还真没有捷径可走,这么多年,中国车市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伪概念,什么FUV、BPV、SMPV、FMPV、NCV、CUV……还少吗?可是消费者接受了吗?要想成功,只有老老实实地做事和做势。
《道德经》里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那么“势”到底是什么?“势”是一种能量的积累。
神龙汽车早在1992年就正式成立,曾经的富康是“老三样”之一,可是神龙放弃了;凯旋刚推出之时,市场反应非常好,可是,这个品牌慢慢就看不到推广,自然,慢慢地也就不大让人想得起来;后来的世嘉、307、408都有类似的经历,这些原本都不错的子品牌,很可惜,都没能形成势的累积效应,就像一堆火,总是在烧得快要熄灭的时候才想起要加柴,或者,干脆换个地方另烧,这火如何能烧得旺呢?
汽车市场发展到今天,产品层面,无论是技术还是质量,各品牌之间的差距已经不大,市场上截然不同的表现,更多是决定于势的不同。比如大众奥迪在中国风头无两,但在北美就不行;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这些日系豪华车在北美很畅销,但在欧洲消费者就是不认;这不能只在产品上找原因,关键在于它们在不同市场的长期投入不同,“势”也就大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