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9月6日至8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报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主办的(泰达)国际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被誉为中国汽车达沃斯。
本届论坛的年度主题是“责任和未来”。这个主题对于如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非常贴切。
9月6日下午召开的论坛领袖峰会上,不少汽车业内人士抱怨说,社会上不少人把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加剧的责任都推到汽车产业,认为汽车发展太快,才造成了目前的窘境。
汽车社会来的有点快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博士在发言时说,美国的汽车年销量从20万辆到顶峰时的1700万辆,用了100年时间。而中国汽车年销量从300万辆到1800万辆,仅仅用了10年时间。
中国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汽车时代,仅仅用了十几年时间。从自行车社会进入汽车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各方面都没有准备好,突然而至的汽车社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
据交管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不含农用车)超过一亿辆,每年车用汽柴油1.6亿吨之多。近年来,每年新增汽车需要消耗2900万多汽柴油,需要原油3500万吨。全世界每年新增原油产量,几乎全部被中国吃掉。全国大中城市一半以上空气质量经常不达标,汽车尾气成为元凶。全国六百多个城市,绝大多数城市都存在交通拥堵。
随着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接踵而来的交通拥堵加剧、空气污染严重、能源供应紧张、汽车文明缺失等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处理好汽车与社会、汽车与能源、汽车与环境、汽车与行人的关系,构建和谐汽车社会,是摆在政府决策者、汽车生产企业、以及众多汽车车主,以及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面前一个严峻的话题。可以说建设汽车社会人人有责。
汽车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发言中说,把中国汽车社会遇到的问题都归咎于汽车工业,是不公平的。汽车进入家庭,是中国老百姓进入小康社会的标致之一。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汽车文明、圆他们的汽车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发言时指出,从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着巨大的潜力,到2020年有可能实现每两户居民拥有一辆汽车,汽车保有量可以达到两亿多辆。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论坛做报告时,充分肯定了汽车工业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方面的巨大作用。
在本届论坛上,来自汽车产学研各界及政府主管部门的代表们,就如何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如何大力发展节能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充分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建设汽车社会任重道远
来自日本爱知大学的李春利教授,是在日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的学术交流部部长。针对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他在论坛头脑风暴环节介绍了东京模式。东京的汽车保有量远远超过北京,但是交通并不拥堵。东京市民的交通出行主要依靠公共交通,而公交又以轨道交通为主。
从国外许多大城市的经验来看,中国的汽车消费也要走鼓励购买、限制使用的模式,也就是热买冷用。上下班出行主要依赖公共交通,私家车主要用于假日出游和探亲访友。
对于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限购限行措施,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认为,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公交建设,都要通盘考虑。不能头痛治头脚痛医脚。
中国现有的城市建设和布局,多年来都是自行车辅以公交车的交通出行方式来进行规划。道路建设、停车场建设根本没有考虑到。要对现有的城市布局按照汽车社会的要求进行改造,任务极其艰巨,是一项耗时很久的系统工程。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都在扩容。城市越来越大,公交建设远远跟不上。逼着许多住在远郊区的老百姓不得不购买私人小汽车作为交通出行的主要手段。加大公交领域的投资、加快公交建设,也是建设汽车社会的重要举措。
赵航认为,除了硬件方面要采取措施加快建设汽车社会,还要大力提倡汽车文明,培育汽车社会的道德文明,两者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