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资车企纷纷加入价格战的混战中,仍处于爬坡阶段的自主车企品牌如何在这场价格战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成为了大家关心的问题。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合资车企的降价给自主品牌显然带来了的压力,“传导下去最先遭殃的肯定是自主品牌“。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坦言目前自主品牌压力非常大,并承认与合资品牌存在的差距,其表示,今年一季度长城汽车卖了不少,但公司更在乎的是赚了多少钱,作为长城汽车目前还没有资格降价,“不到万不得已,我们是不会选择降价的,因为现在降价对原先已经购买了长城汽车的车主来说不公平。“
彭波告诉记者,如果上述降价潮继续发展下去,对自主品牌来讲,压力非常大,一般来说,自主品牌的价格比合资品牌低15%至20%左右,甚至有低30%。如果合资车企降价10%,那么自主品牌也要将5%到10%,而对自主品牌来说,它的毛利率只有大多数自主品牌的毛利率只有10%,这样的降价行为无疑是雪上加霜,而如果自主品牌硬扛着不下调价格,销量又会受到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东风风神总经理李春荣表示,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我们目前的状况仍然处于第一阶段。“在他看来,中国汽车品牌有五大特征:数量众多、单车效率低下、价格普遍较低、SUV趋势化明显、出口受阻,很难进入发达国家汽车市场。
这种差距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中国汽车品牌建立的时间差距,即品牌发展历史的差距;二是,科技差距,则是指发动机、辅助驾驶以及变速箱等方面的核心技术不足;三是,预见力不足,产品规划方面欠缺;四是,心理差距,也就是前三项差距导致大家普遍对中国汽车品牌缺乏认知。
尽管差距存在,但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占有率却在持续稳步上升,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68.64万辆,同比增长14.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1.13%,市场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81个百分点。这是自2011年11月份以来,中国品牌乘用车连续第六个月市场份额保持在40%以上。
从销量方面来看,SUV销量大幅增长是拉动乘用车销量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4月份,轿车销售93.20万辆,环比下降13.13%,同比下降9.63%;SUV销售46.16万辆,环比下降2.64%,同比增长48.49%;MPV销售16.70万辆,环比下降16.22%,同比增长22.15%;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0.82万辆,环比下降12.79%,同比下降16.80%。而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依然保持稳定增长,也主要是倚赖于SUV市场的持续火热。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及时抓住了SUV车型的发展机遇,而合资品牌虽然在传统轿车市场布局充分,在中低端SUV车型市场上的表现力却不尽如人意。因此,他认为,“合资品牌向弱,自主品牌走强“是目前国内汽车行业趋势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