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44284辆,销售136733辆,同比分别增长200%和230%。从以上数据看出,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销均出现迅猛增长。那么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数据是否能够再创新高?整车销量增长给上游的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问题,盖世汽车独家专访了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以及国内领先的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天津斯特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积刚。
现状:新能源汽车产能受制于动力电池供应,并没有全面释放
原因分析一、动力电池供应不足 车厂抢购电池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对国内主要动力电池厂商的统计,2015年1-9月,国内动力电池的产能达到30GWH。
独家预测:今年电动汽车销量或达22万辆 动力电池达250亿元
刘彦龙秘书长告诉盖世汽车,“车厂即使有订单,但是未必买得到动力电池。国内动力电池产能不足,限制了电动汽车的产量增长。如果动力电池供应跟得上需求,电动汽车的产销量会远高于目前的统计结果。”
李积刚告诉盖世汽车,动力电池产能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国内车厂的需求。“各汽车厂在抢购电池,目前国内主要的几家动力电池厂商都在积极扩产。”
原因分析二、生产线自身因素,以及上游材料供不应求,导致动力电池供应不足
造成目前动力电池产能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生产线设计与车厂需求脱钩;上游材料供应不足。
据了解,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投资建设一直高涨。包括比亚迪、合肥国轩在内的动力电池厂商都投入巨资建设生产线,扩大动力电池产能。即便如此,产能依然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对于目前动力电池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刘彦龙秘书长指出,动力电池生产线的建设虽然很积极,但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已经建成的生产线并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有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建成了生产线,但是,能否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还是个问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生产线的设计规格并没有完全与整车需求达成有效的配套,从而导致生产的动力电池达不到电动车辆的标准和要求。”
独家预测:今年电动汽车销量或达22万辆 动力电池达200亿元
作为国内主要的锂电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今年以来,尤其是进入下半年以来,斯特兰的生产线火力全开,加班加点赶生产。即便如此,依然不能满足动力电池厂商的需求。“我现在一天就睡3、4个小时的觉,大部分时间都在车间盯着,”李积刚告诉盖世汽车:“进入下半年以来,我们的每个月的出货达到300吨,而客户的需求在500吨左右,有的动力电池厂商就坐在我们公司‘抢’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