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的高端策略
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奇瑞”)最近种种高调的举动来看,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对其要保住“国内自主品牌第一交椅”的欲望非常强烈。自2010年5月尹同跃决定实施战略转型以来,奇瑞花费了近2年的时间进行内部资源整合以及产品线的调整。从最近联姻捷豹路虎、挖掘各路精英管理人才、与中汽研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等举动中,奇瑞似乎已然拉开了其新一轮战略转型的序幕。
再走高端
距奇瑞观致品牌汽车发布仅4个月,3月21日下午5时,奇瑞和捷豹路虎就合资项目正式达成协议,双方计划将以股比对等的形式建立合资公司。
尽管该合资项目目前还在发改委的审核当中,然而对于之前几个合资项目都以失败告终的奇瑞来说,本次表现出“志在必得”的态势。奇瑞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并不清楚国家是否已经审批该合资项目,但奇瑞与捷豹路虎合资肯定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年产量为5万辆的新工厂已经开始规划。
也许是借鉴了此前的经验,奇瑞本次在铺排整个合资项目的工作上,显得非常谨慎。信息显示,奇瑞与捷豹路虎的合资项目总投资额175亿元,双方将组建销售公司,设立研发中心,并建一个整车厂和一个发动机厂,工厂预计将在2014年7月正式投产,计划到2015年年底产能要达到8万辆(最终产能要达到18万辆)。此外,有消息透露,奇瑞捷豹路虎新项目或将通过兼并位于张家港市的“牡丹汽车”,来获得整车生产资质。
奇瑞一位高层曾透露,“奇瑞在现阶段希望合资的最主要目的,是向路虎学习如何打造高端品牌和产品,向斯巴鲁学习生产管理,以促使自己在自主品牌方面有所提高。”奇瑞作为一家生产A级车的企业,纵然其B级车做得再好,目前消费者对其印象还停留在之前水平。前两年奇瑞为了冲击高端汽车品牌,创建了瑞麒和威麟品牌,但销售情况并不如人意,随后这两个新品牌建立的销售公司也宣布撤销,高端策略宣告失败。
Dunne公司董事长Michael表示,中国品牌迄今为止仍在为树立强有力的品牌名称而艰苦奋斗,尽管国外品牌在中国消费者中深受欢迎,但对于合资品牌来说,从长远看,需要为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更多操心的仍是全球品牌。
借着本次联姻捷豹路虎,奇瑞不仅能提高自己在高端车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或许也能实现其品牌的一次突破。“我们的目标是发挥两家公司在品牌塑造、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制造工艺及本土市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中国用户提供最先进、高效、融汇前沿科技的产品。”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与捷豹路虎首席执行官施韦德在此次的联合声明中如是阐述双方合资的愿景。
从求多到求精
从引入观致再到捷豹路虎,奇瑞在重新梳理其内部资产关系后,接下来一切都指向了IPO 这个渴求已久的计划。
根据奇瑞汽车披露,2007年至2009年,除去政府补贴,奇瑞均处亏损状态。截至目前,奇瑞汽车总负债超过30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超过200亿元,资产负债率常年超过70%。加上本次与捷豹路虎公司的合资项目,奇瑞需要拿出70多亿元的资金。这样一来,IPO 对于奇瑞未来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尽管在本次与捷豹路虎的合作中,多数业内人士并不看好捷豹路虎会将其核心技术转让给奇瑞,但凭借着捷豹路虎近几年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在资金上或能助奇瑞“解渴”。数据显示,2011年捷豹路虎在中国的销量首次突破4.2万辆,全年61%的同比增幅领先于豪华车市场平均水平。在经销商网络方面,截至2011年年底,捷豹路虎在中国的签约授权经销商已增至113家。路虎中国前执行副总裁胡波曾表示,到2013财年,中国就会成为路虎全球最大的市场。
此外,奇瑞已对其过长的产品线进行缩减,以提高其盈利能力。“减少产品是收缩战线的结果。”尹同跃说,奇瑞停掉了90%的产品项目,尽管造成“极大损失”,但仍然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