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日产神话”逆势高增长何以不破?
当上半年车市整体增速仅为三个百分点,多数车企未能达成半程销量目标,甚至市场份额明显下滑之时,上海通用、南北大众及东风日产的逆势高增长让整个行业为之一振。其中,东风日产上半年销量突破45.4万辆,同比21.7%的增幅,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上海通用、南北大众相比,东风日产虽没有多品牌优势,且日产品牌影响力较弱,但作为汽车产业中成立仅9年的“新生儿”,能在短时间内超越诸多竞争对手,跃居行业前列,必有其制胜“绝招”。近期,东风日产举行的“一路向北创新之旅”活动,为我们揭示了“东风日产神话”背后的奥妙。
潮水渐去如何才能不裸泳
进入2012年,我国汽车市场虽然整体保持增长,但相比前几年增速明显下滑,这被很多人视为汽车产业的“转折点”。过去10年,绝大部分汽车企业实现了规模扩张、产品线扩张,这主要是围绕增长来考虑的。但未来10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竞争的加剧,考量更多的应是企业如何“做强”。
正如查尔斯·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留下的一句话:“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在我们对2012年充满期待的同时,上半年的业绩也让人心怀恐惧,因为潮水已经渐渐退去,裸泳者即将浮出水面。
在东风日产奇骏北极之旅启动发布会上,当被问到上半年为何能实现逆势高增长时,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仅用“勇于挑战、勇于创新”这八个字作答。任勇说:“正是基于这八个字,东风日产才聚集了这批有理想、有追求、能够挑战自己的人,这种文化氛围就是东风日产不断进步的基础。”
每当提及业绩相关问题时,很多企业老总大抵会推崇企业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大、产品线丰富等,但东风日产的回答着实让我们感到意外。而此次“一路向北创新之旅”国内段活动,更是将东风日产的这种精神加以放大,让我们对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工人们眼中,东风日产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企业。外方,有细腻的日系风格,也有雷诺的浪漫色彩;中方,有严谨的“东风”文化,勇于挑战,成就梦想的事业心,以及不断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东风日产成功地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企业经营哲学。
采访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些方面,我们会比某某厂家做得好。”这或许是因为日产与雷诺结盟后,多了一些“张扬”的色彩。与两个同城日系车企相比,东风日产的员工似乎要年轻许多。这次受访的员工,都是刚刚进入公司不久的大学毕业生,年轻并且富有朝气,热情又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春天里共同拥抱“蓝海”
车市的“退潮”已经影响到了整个产业链。正如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所说:“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制胜,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将精力注入整车开发、装备技术等环节,这时整合全产业链最优资源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长期持续的高利润,使汽车企业很容易忽视对价值链上潜在资源的开发,也容易忽视对价值链各环节的管理。而东风日产却在悉心寻找产业价值链上潜在的各个价值点,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以钢材为例,在“一路向北创新之旅”花都站活动中,我们就这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宝钢的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已经与东风日产实现了党群共建,彼此联系紧密,我本人也在东风日产挂职。每个季度我们都会召开技术分析会,通过积极交流、共同开发,避免了互相猜疑,提升了品质,降低了成本。”
在今年车市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多数企业都追求稳定,但东风日产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组织机构改革。在地区职能层面,进行权力下放,成立东西南北四大高度“自治”的地区营销部。职能轴改革上,推出全新职能部门——数字营销部,以应对互联网精准营销发展的需要。品牌轴层面,设立启辰事业部及NIS-SAN进口车室,力求实现高效率统筹启辰品牌车型以及进口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攻城略地。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将之前的十大营销区改为四大地区营销部,且管理文化和组织职能也都在变革中。对此,在“一路向北创新之旅”北京站活动中,东风日产北区营销部负责人葆旭东认为:“以前,我们好比部队有陆海空各兵种司令,但现在我们是以战区为中心进行布局。这样,我们前线的小分队就可以直接调动后方的飞机、导弹和巡洋舰等进行攻击。因此,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北京市场的同比增幅高达70%。”
在成长的过程中,东风日产能够很好地利用投入和资源,从没有赘肉,一直保持饥渴状态,即使下游的经销商,也时刻保持着紧张状态。“做东风日产的经销商挺‘累’,即使日常管理他们也很细致严谨,这是我们感到压力大的原因之一。”在采访中,东风日产郑州某专营店总经理作出了如此惊人的回答。
相对其他两个日系品牌,日产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略显不足,但东风日产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丰富可靠,其“五个安心”理念及便捷高效的服务深受好评。此外,东风日产对目标达成的追求,以及从上游供应商、终端专营店到企业自身,由下至上所有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和敬业精神,都促成了其能灵活应对各种环境。
领先半步我们时刻准备着
东风日产一直在创造不平衡的态势,而不是安于现状。上半年的市场表现为车市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商品的变化、价格的变化,都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环境中要取得优势,势必要超前于市场,但又要精准把握好“度”。以东风日产新一代轩逸来说,其“领先半步”的产品策略、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使得上市仅一周订单就超过了一万辆,成为最受消费者关注的旗舰中级车。
实际上,东风日产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也不断加强品牌战略布局。在NISSAN品牌和启辰品牌之后,英菲尼迪的导入使得东风日产拥有三大品牌,同时产品线也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从自主到合资的分布。正如东风汽车董事长徐平所说,东风日产进入了拥有高端车品牌的多品牌运营时代。
英菲尼迪将于2014年在东风日产襄阳工厂投产。我们在“一路向北创新之旅”行程中也采访了襄阳工厂的陶总。他表示,目前襄阳工厂主要生产天籁和楼兰车型,年产能在13万辆左右,力争到今年年底实现20万辆的产能。此外,通过产能改造,到英菲尼迪投产时,襄阳工厂年产能将增至25万辆。
随着多品牌运营时代的到来,东风日产已将目标设定为进入行业前三甲。要想真正成为乘用车市场前三强,东风日产就必须进一步弥补生产短板。目前,东风日产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市场占有优势,仅有6个省的南区去年为公司贡献了接近30%的销量,而大连生产基地也已成为其第四个生产基地。
在今年6月,东风日产在大连市保税区隆重举行了大连整车项目奠基仪式。大连整车项目一期总投资额50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14年建成投产,形成年产15万辆整车的规模;随着后期的二期建设,未来最终将在大连建成年产30万辆的规模整车工厂。
大连项目建成后,东风日产将拥有花都、襄阳、郑州、大连四大生产基地,形成“南北纵横、中原鼎立”的全新战略布局,到2015年整车总产能有望突破150万辆。任勇表示,“北方市场将会成为东风日产继华南、中原传统优势市场后推动事业发展的第三极力量。”“危中必然有机,只要有足够的准备、足够的能力将这种机会转换成作业,并且能控制这个作业,我们就能捕捉住机会,收获成功。”正如任勇所说,在这个汽车市场微增长的时代,东风日产将继续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再续不破“神话”,成功向“百万辆俱乐部”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