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切换|查看其它城市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资讯

本地

试驾

导购

行情

新车

视频

车型

经销商

维修

保养

专题

微型车

小型车

紧凑型车

中型车

豪华型车

SUV

MPV

跑车

面包车

您当前的位置:今车网 > 解决“以市场换技术”缺憾 深度合资
解决“以市场换技术”缺憾 深度合资
2012-09-10 来源:今车网
     要不要合资自主,要什么样的合资自主,这个主动权其实是掌握在中国手里。中国守着个全球最大的市场,我要不要合资,这个问题起码有话语权。

    深度合资,继续合资,首要前提就是解决通过合资自主弥补以市场换技术的缺憾问题。这应该是继续合资的要件。合资自主,其实主导思想还不错,合资企业搞了这么多年了,中国一个品牌也没有,以市场换技术,最后以中方愿望落空而告结束;技术没得到,市场已拱手让出,中国自主品牌出路受阻,这个结果对中国是不公平的。目前第二轮合资又将开始,最早一批合资企业已经准备续签合资协议。

    什么样的合资自主是必要的、公平的?这个问题应该和继续合资结合起来谈。你真正能拿出骨子里的合资自主,就是自主多一点,你就可以继续合资,你要搞合资多一点,那还是走老路,基本上还是合资产品,中国不需要,你的合资协议,还是等等再签了。不签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中国发展汽车工业,已经可以不必完全依赖合资这一不合时宜的方式了。或者说,合资企业可以不必这么多,不必让全球的汽车品牌都到中国来合资。有两三家也已经足够。实在想合资,就拿出东西,拿出诚意,共同打造知识产权属于中国、与中国自主品牌共享政府补贴的合资自主产品。

    未来经济走向多元化,中日韩未来有达成构建三方参加互惠互利的自由贸易区的意向。不管这个意向几年后达成,都是对合资方式的一个刷新。到那时,单纯组装厂式的合资,就不必要了。如果进入实施阶段,对中德、中美合资,是个刺激。

    回到合资自主的话题。谁都希望从合资中受益。其实目前看,大部分合资中最大的赢家是外方。事实已经给出了很客观的证明。后续合资,应该好好考虑互补共赢、各取所需了。离开这个宗旨谈合资自主,那就势必造成,合资自主中合资多一点儿,中方不高兴,合资自主产品与合资产品无异;合资自主中自主多一点儿,外方不高兴。

    让合资自主浸透到骨子里,才是真正的合资自主。骨子里的合资自主,就是合资提供技术基础,共同研发,共建平台,中国知识产权,享受自主产品政策支持。这是核心和关键。外方付出技术资源多一点儿,市场利润分一点儿,研发团队努力吸收消化、本土创新;中方研发能力获得多一点儿,享有自由知识产权。

    没有知识产权,哪里有自主?

    同时,合资自主产品还应该有技术上一定的先进性、共同研发的创新性、产品专属平台、专属系列、适度规模,而不是陈旧技术、单一产品、孤军奋战。合资自主产品经过共同研发,在沿用外方技术的同时,应有一定比例的本土化创新,以独有、特有技术,形成和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的差异化错位互补、公平竞争。

    这样,合资自主才能成气候,才能成功。

    外方也没有必要担心合资自主冲击和替代合资产品。毕竟合资自主产品与合资产品在技术上虽有创新性,更有源流关系,一定程度上还是复制合资产品的技术,因此技术上有滞后性,往往合资自主晚一步,技术上无论如何也不会跑在合资产品的前头。对合资产品不存在生存发展威胁,更不会取而代之。

    从目前几款合资自主品牌的市场表现看,销量平平,冷冷清清,关注度不高,月销量都没有超过3000辆,有的合资自主产品销量少得可怜。这说明,合资自主还没有取得市场认知认可,没有获得市场地位。这当然与合资自主产品体系不健全、外方技术投入不够和双方研发后的技术创新度不强有关。这种合资自主,别说对合资产品的生存没有半点儿威胁,对中国自主品牌发展也不会有较大影响。

    当然,经过以合资延续为大前提的合资自主磨合磋商,各方倾情合作的合资自主,未来的市场表现肯定要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宝马、奔驰、奥迪这些世界汽车主流品牌的合资自主车型上市之后,可能要改变合资自主的格局,改变合资自主的地位,对合资自主车型的创新研发将发挥带动促进作用。届时,合资自主产品数量车型数量,可能要和合资品牌等量齐观。这应该是中方所期待的合资自主的理想状态。但这种状态下的合资自主,既不会取代合资品牌,也不会扼杀自主品牌。因为中国自主品牌能量蓄积经验积累已经达到或接近最佳状态,正处于能量释放期,等于到达向目标前进中的半程,接近成功。而合资自主只是刚刚起步。

    在汽车技术方面,中国永远都是学生。外方不必过虑。岂有老师怕学生之理。只是希望通过合资自主,中方对外方技术不再那么多依赖,外方对中方不再那么多封锁,不再因为一些模仿和学习借鉴,闹出纠纷、生出官司。那时,技术的转让吸收、平台的构建打造,产品的创新研发,应该是两厢情愿、光明磊落的事。

友情链接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招聘信息| 会员注册

业务电话:13503860072 E-mail:jcwauto@sina.cn 业务咨询QQ:2183172531
Copyright © 2016 jcw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今车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03517号-1
技术支持:方华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