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最近是大动作连连:与捷豹路虎的合作正式赢得批文,终成正果;与广汽的传言也成为事实,加上之前的与量子合作的观致成立,件件都是大事,都会让一般普通企业欢欣鼓舞几天。不知道奇瑞人乐成了什么样子?奇瑞是该乐。如果我是尹同跃和他的团队,一定是弹冠相庆,浮一大白,哪怕沉醉不知归处。
国家就要关上合资的大门,可是还是如此快地为奇瑞开了绿灯;地方政府也是用尽心机,私下里促成广奇恋颇尽周折。奇瑞就算想乐,也要知道自己真正该高兴在哪里,而不是觉得自己又一次能打动国家,又一次沾沾自喜于小聪明。可以说,奇瑞面临一个大的变局,需要的是大智慧,而不是一贯有的小聪明。
奇瑞的长处是什么?研发,研发上敢想敢干,勇于实践,包括涡轮增压发动机、可变气门技术、直喷以及CVT变速箱技术都做得有模有样,处于先进水平。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正是奇瑞的研发过于强势,造成了今天车形不对路营销上不去的局面。有人认为,奇瑞的技术,一定程度上是相对过剩了。
短处是什么?管理与营销。奇瑞最早就是各个汽车公司一些不服输的人过去的,说起研发这个认死理的事,没问题,努力就可以,但是管理上,却真的不行,由于是老国企过去的,三十年的媳妇熬成了婆都凶得不行,何况没熬够三十年就另起炉灶当了婆婆的人呢,得意之余,翻身做了更大主人,老国企的问题一样不少,更有了说干就干的勇气,何况有技术上的成功为佐证,当然更是敢凭空造出一个近三十万的车,就是提升品牌之作了,当然也可以生了一堆奇形怪状的孩子,想要鸡鸣狗盗走捷径,创奇迹。
不说奇瑞的过去了。说起来,曾经是自主领军人的奇瑞,想起曾有的那些狂妄和明显的过失,肠子都要悔青了,只是不方便说出来,我们也大可不必揪着不放。人家现在已经明白了,正在朝着正确的路上走。只是,太在乎自主品牌了,奇瑞曾经那么辉煌过,也那么让人恨铁不成钢过,忍不住还要叨叨几句,叮嘱几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还是说技术。奇瑞的研发人,善于钻研没假,但是,也太死板了些,死心眼且自大了些,研发为了什么?为了出产品,为了能卖产品。如果你只是为研发而研发,那当然是一年可造出多多的车型,却一款也卖不好,被人损为歪瓜裂枣。以吉利赵福全的研究院为例:他们的研发流程是这样的:先调研,有个大致的数据,包括车型时、大小,排量,看看自己现有的车型谱系里,给其确定一个大致定位,然后,号召全厂绘出你心中的车型图,然后,选出一个,造出概念车,放到车展上收集意见,根据反馈情况,或者灭掉,或者改进;然后再上车展,再收集意见,再反馈再改进,直到确定量产。
可以说,走过这样一个流程后,生产出来的车,鲜少奇形怪状、鲜少卖不出去。吉利的情况可为佐证。赵福全可说是汽车研发界的领界人物,之前是戴克的研发总监,这个流程,一定是国际通行的,而绝对不是他凭出造出来的。奇瑞的车能造成那个样子,其研发,不说技术不行,也是技术研发的管理人员太不行。至少,没有按程序走。所以,尽管路虎车会用奇瑞的发动机,尽管广汽也是要吸收奇瑞过剩的技术,如果奇瑞不能在根子上动手术,只怕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我们大家为其高兴,最直接的理由就是:奇瑞找到了自己的强项,也清楚了自己的短板,并且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希望发挥长处,补齐补板。与捷豹路虎的合资公司,年产13万辆的产能,发动机公司也是13万台产能,生产的是奇瑞的2.0L/1.6L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和捷豹3.0L增压发动机,据说,未来国产路虎产品将完全搭载奇瑞生产的自主发动机。与广汽的合作呢,不牵扯资本层面,广汽会运作会营销,缺的是技术和团队,正好与奇瑞成互补之势,所以,业界普遍看好这两个项目。
可是,就算开头是好的,也水必能收到良好的结果。奇瑞的问题很深,其长处正好也是短处,可以说,奇瑞的研发强势正好造成了其轻现代管理艺术、没有管理,没有流程,就是一个异想天开。如今对合资了,如果也是这样不看不听实际情况,只怕也是空喜欢一场。奇瑞需要的是一种贯穿始终从内至外的全面的变革,而如今的对外合资对内合作,正可以看作这场变革的契机。奇瑞的毛病,几乎是胎里带来的,大国企的,它都有。
当年苗圩在东风时,为了把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的东风救出来,只好与日产全面合资,把东风全部打散,重新组合,这才带来了新局面。那么奇瑞是否也会借此两个契机,把以前的奇瑞打散了重来?反正现在奇瑞的人才流失也挺厉害的,不必再怕动荡,反不如来个彻底的手术靠谱。这,要看尹同跃的心胸和智慧了。敢于从国企走出来,敢地创建自主品牌、敢于与外合资与内合作的奇瑞,不会没有这个气量和智慧吧。
最后就是奇瑞渴望的品牌提升。有些事情一旦做起来,事态就未必会受你全盘控制,而且,事态也多数会偏离了你的初衷。其实如果奇瑞把以上的事情做好了,根本也不必再去考虑品牌力的问题,水到渠成,不要再浮燥,不要再妄想一步登天,一步步做踏实了,该来的自然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