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都在探讨自主品牌汽车如何破局、如何发展。新浪汽车阅微车堂的一个字点评2012年汽车行业状况时,包括长安汽车朱华荣副总裁在内的很多人,提了一个“惑”字。惑的字典主要意思是:迷茫、困惑、不明白。
空谈误国,但是真理却又越辩越明,何以解惑,那么咱们就来点实谈!本文主要来探讨一下自主产品在正向开发部分的车身外壳设计方面的一些情况,比如哪些是山寨抄袭的,哪些是自主全新设计的,车身的正向开发有何好处等。底盘和动力总成部分另文再议。
汽车外壳是消费者最容易看得到的东西,而动力总成、底盘等必须实际感受过后才知道。汽车外壳的研发很难,难到大部分的自主车企在对标借鉴跨国车企产品时,都是基本照抄对标产品的外壳,仅仅把前后车灯等改动一下。
自主品牌当前背负的骂名中,绝大部分来自于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一根筋且“顽强”抄袭跨国车企的产品外壳表示出的极大厌恶和反感。认识的几个合资企业的朋友也私下透露:跨国车企对于自主品牌抄袭其底盘没有太好办法,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麦佛逊、扭力梁、传动系、刹车系等底盘上的很多关键部分都已经失去专利保护,况且跨国车企之间在底盘上也是互相借鉴学习。所以跨国车企最恼火的就是自主品牌山寨抄袭其产品外壳,然后谓之某某合资产品一半的价格来忽悠消费者。
请教了好几个汽车设计公司和甲方的研发朋友,在成熟底盘上,全新设计一个汽车外壳真的那么难吗?这些朋友说,你去认真做了,会发现不难;你不敢冒风险不去做,永远都会很难。很多人知道,关键的是,合资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外形,都是主要为欧美消费者的喜好所研发,不一定吻合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比如法系、意系、美系等产品,要么个性突兀、要么肌肉感十足。这类产品十多年来都不能被中国消费者所广泛接受。
大众的套娃战略,让很多国人惊讶于方脑袋的德国人怎么同中国人的眼光喜好这么接近。大众的一系列套娃,两个字“中庸”,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明显的缺点,挑不出太大毛病。
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在中庸的基础上,还需要大气的感觉,这就需要对产品外壳做更好地设计。这个时候,对于自主品牌的风险和机遇就同时并存了:某些自主产品如奇瑞的几个老产品自主设计外壳,设计不讨巧遭到消费者的厌恶,实际效果还不如那些如比亚迪等照抄外壳的;而某些自主产品如长城H6、江淮和悦、帝豪7等,冒着很大风险自主设计产品外壳,由于设计到位而一举成功,最后得到了消费者更多地认可和喜爱,品牌形象大幅提升,而产品也获得广泛接受。
#p#副标题#e#
谈谈几个自主车企在车身外壳正向研发上的进展。
奇瑞汽车在车身外壳的正向开发上这几年来吃够了苦头,问题不在于奇瑞车身设计上面实力不够,而在于审美观上有了偏差,接下来奇瑞明年准备上市的几个新产品,审美符合大众潮流后,全新设计的车身外壳精神气儿十足,对奇瑞的产销和品牌形象都会有大幅提升;
比亚迪汽车,就不能多谈了,整个一中国自主品牌中山寨抄袭的典型。在很多方面比亚迪的自主创新都不错如某些很容易拿来炒作的电子化配置等,但是,比亚迪最大的漏洞和软肋在于比亚迪当前所有的产品不但底盘全部对标借鉴,过分的是车身外壳也从来没想到去做重新设计,夸张的是还能在山寨抄袭的基础上反复做拉皮改款。有欧美回来的汽车专家说,老外们只要想到骂骂中国自主品牌的山寨抄袭,比亚迪就是挂在他们嘴上最好的典型。
吉利汽车的帝豪7在车身外壳上全新研发,获得巨大成功。让人诧异的是,在远景、自由舰和SUV产品等战略产品上,吉利人突然之间又偷懒搞山寨了,特别是远景和自由舰的升级换代产品,车身外壳还是保持基本不变,这是让人唏嘘和遗憾的。市场对此也做了惩罚,远景和自由舰的改款或者半换代产品,销量表现都不好。
长城汽车的C30,在AO级别产品新威驰的基础上,加长6公分轴距,然后换了车身外壳,竟然使得C30越级到了A级产品,销量还很客观,这就是冒风险在车身上做全新设计后赚来的便宜。然后H6在CRV的基础上加长轴距和换了外壳,销量和利润都是狂飙突进。而C50就不行了,因为长城人突然又不换对标产品思域的外壳了,而思域的设计属于偏运动型,然后C50的外形设计也没有任何亮点,最后C50的市场表现结果就是不咸不淡。
最近在调研长安汽车的自主研发状况时,笔者很惊讶于,长安汽车这几年来的自主产品如杰勋、志翔、悦翔、奔奔、奔奔迷你、逸动、CS35,和接下来的SUV等七八个产品,无一例外的都是底盘做对标借鉴、车身的外壳包括内饰在内都是全新设计研发。在长安研发人手里,很多自主品牌视之如虎狼的车身外壳研发,竟然如小菜一碟般全部搞定到位,这是让比亚迪和吉利人等最难堪的地方。
问了长安汽车研究院好几个中层和基层的研发工程师,怎么长安人对于车身外壳的全新设计开发这么熟门熟路呢,长安人说,无他,就是领导有魄力且专研到位。在笔者看来,窗户纸一捅就破,专研透了,汽车的正向研发也就不难了。
虽然在调研长安汽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国企所存在的不足,但是笔者认为,在车身外壳这么高精尖的技术研发上,长安人表现出来的勇气、魄力、专研精神,是值得每个自主品牌所学习的。空谈误国,像比亚迪等总是炒作新能源、电子化配置等等做法,属于治表不治本。很明显,哪个自主品牌在正向开发上专研到位且结合市场需求,成功就会随之而来,这样的企业值得鼓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