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与汽车产业相关的提案都很多,特别是今年,在各大城市PM2.5频频爆表、雾霾天气肆虐横行的背景下,公务车改革的呼声更是浪高三尺,微博上网民的“公车上书”满天飞,甚至扯破嗓门大喊大叫,要求中央下狠手惩治车轮腐败。
可见,屁股下面的腐败堆积出的民愤,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对“表叔”和“房姐”以及官员们床上小三的关注。当下,我们的顶层设计者,应该将厉行节约之风,从舌尖上吹到屁股上,拿出“光盘行动”的力度,在公务车领域来一场“光屁股行动”,把那些长期违规霸占公车的家伙揪出来,并将其屁股下那点儿污垢“洗干净”。
公务车改革似乎迫在眉睫,不改不足以平民愤,但是,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假装睡着的人。从1994年开始,我们就提出了公车改革并一直为之呼吁,但从近20年来改革的成果来看,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各级衙门,始终不愿意拿自己革命,即使有一些不痛不痒的规矩出台,都是雷声大雨点儿小,避重就轻,效果甚微。反而越改越豪华、数量越改越多、公车私用以及横冲直撞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所以,在公车改革的问题上,笔者认为政府假装睡着的嫌疑很大。
公车改革是一盘复杂的大棋,挪动任何一颗棋子都可能牵连棋局,甚至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公务车改革关乎到人民群众对政府和公务员群体的看法,也关于到中国梦想的顺利实现,我们必须鼓起勇气大胆下好这盘棋。
首先,建议政府对公车的概念、数量和每年的费用到底有多少告知纳税人,方可能立规矩、定制度。否则,一切都是扯淡。但是,到目前为止,官方不仅对公务车概念没有明确的解释,更没有对公务车数量进行有效统计。据非官方数据透露,目前中国政府的公务用车数量高达400多万辆,每年的养护费用高达6000个亿。这已经是一个可怕而触目惊心的大数据,关键是这一数据如一条贪吃蛇——每年还在继续递增,所以纳税人团结起来“围剿”公务车义不容辞。
其次,按照目前实行的公车配备等制度,规定只有省部级以上干部才配备专车,但各地严重违反规定,九品芝麻官也耀武扬威地开起公车,导致公车数量惊人,公车私用、腐败和浪费更是不可避免,也大大损害了我朝党员干部高风亮节的完美形象。所以,建议今后的公务车一律采用特别号牌或车身颜色,主动接受纳税人的监督和举报。
最后,关于政府采购政策的问题,无论是现在的“双18”,还是今后可能实行的“双16”,甚至是否向自主品牌倾斜,我觉得这些问题都不重要。中国公务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遏制公车私用,惩治腐败浪费,而不是把着眼点放在领导买什么品牌或多大排量的车的问题上,应该关注哪些人或机构没有资格买车,否则,就是本末倒置,治标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