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发展越快,自主品牌生存似乎越艰难。1月我国汽车产销再次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不过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环比和同比都出现了下滑;相比去年同期,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降多达4.9个百分点。于是乎,关于自主品牌前景的悲观论再度甚嚣尘上。尤其是日前传出了汽车业合资股比限制将要放开的消息,有专家更加悲观,甚至认为中国汽车难逃“灭顶之灾”。事实真是这样吗?实际上,仔细梳理自主品牌的发展历史,剖析其发展现状,对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下滑也不应一概而论,我们对自主品牌发展前景大可不必过于悲观。
主持人:随着汽车消费升级加速,以及外资品牌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自主品牌面对的竞争局面比过去更加严峻,这是事实。但不容忽视的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下滑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黄小北: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下降,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相继选择收缩战略。去年以来,自主品牌相继认识到,单纯追求产销规模并不重要,如何保持盈利才是关键。因此,我们看到,包括奇瑞、吉利、江淮、长城等主流自主品牌都有意放弃了一味追求规模的战略,相继做起了减法。
拥抱生活:企业作为市场经营的主体,盈利始终是最重要的指标。以奇瑞汽车为例,去年奇瑞销量下降了9%,再度引发不少担忧;但很多人没有发现,奇瑞的销量下降是其有意为之的结果,它把13款不挣钱的产品退市,虽然影响了销量,但销售额却增长了20%,盈利能力也有明显提升。
前进中的鱼:不容忽视的是,自主品牌发展到今天,开始呈现两极分化的势头。部分强势自主品牌如长城、长安等保持不错增长势头,而那些年产销量不足20万辆的自主品牌,则举步维艰。从市场角度看,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竞争结果;指望像过去一样所有自主品牌都有好日子过显然不现实。事实上,通过优胜劣汰和兼并重组来提升产业集中度,将有利于自主品牌集中资源形成合力,这样才有可能在下一步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主持人:最近很多人担忧,一旦合资股比放开,“如狼似虎”的外资品牌将很快把自主品牌全部吞噬。
董教授:这种观点显然忽略了自主品牌强大的生存能力。合资股比放开,自主品牌受到的影响有限;因为即使合资企业都变成独资了,其竞争力也不可能马上有飞跃性提升;实际上,股比放开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国有大型汽车集团,一旦放开可能意味着他们将缺少合资企业这个“提款机”,短期内可能影响到其自主乘用车战略的推进。@一番:但回过头来看,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多年来一直以规模论英雄,他们往往为了规模忽略了对盈利的考量,因此实际上他们很多投入都是无效的———投入再多但仍不能盈利,反而是浪费了国家资源。民营自主品牌经历了10多年竞争,才明白了盈利的重要性。如果坚持不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可能会一直进行无效投入,实际反而制约了自主品牌整体的进步。综上所述,合资股比即使放开,对自主品牌发展前景也不必过分悲观。
购车就到大河车网报名,凡在本网站报名购车的用户可以享受到郑州市最低价购车价,更多优惠、更多惊喜等你来拿!导购QQ:2402499568 导购电话:0371-86653050 河南分期购车:400888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