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想说的是合资自主应该瓜熟蒂落,而不能揠苗助长。合资自主应该要“渔”而不是要鱼。
合资自主所以引起这样广泛的争议,是因为其初始阶段目的不明,方向不清。出生迫于压力,成长没有动力,前行没有目的。是个被动的产物。
合资自主要想有利于自主研发、有利于品牌增加、有利于产业健康发展,需要从目前的初始阶段开始做一些改变。这些改变要触及合资自主的生产过程和结果。包括由被动不情愿向主动积极心甘情愿转变;由短期行为的单纯出产品向立足长远的产品系列化、品牌规范化转变;由产品的简单组装化生产向正向研发技术创新转变。
一、顺其自然 创造条件 促其瓜熟蒂落
从过程上看,强扭的瓜不甜。首先要让合资企业对合资自主产品生产的市场意义和产业意义具有认同感,各利益相关方达成共识,外方利润多一点儿,中方知识产权多一点儿,各尽其力,各取所需。不必过于施加外力,让合资企业心甘情愿地投入,顺其自然,不怕产品晚产,只要顺产,避免揠苗助长,等待瓜熟蒂落。而在企业没有动力搞创新研发的合资自主之时,宁肯等待,也不鼓励其搞应景之作,避免只有产品,没有品牌,只有单车,不成系列的短命的合资自主。
只要有看准方向、领略意图的企业带头真抓实干搞合资自主,就会形成带动效应和创新研发氛围。
二、培养动力 激发内因 结束被动局面
通过政策建设,让合资企业看到合资自主的前景和方向,激发内在动因,触发其积极主动性。让合资企业尝到甜头,让合资双方利益深度融合,牵动双方的技术融合、人才融合深度合作,双方互有意愿,积极合作,增强亲和力,强化融合度,真心实意深谋远虑,真诚投入于研发创新,创造出既不沿袭外资品牌原有技术,又不同于自主品牌的独有技术和自有品牌,与单纯自主品牌并行不悖,互补共进。
由被动转为主动,是结束应景之作、注重战略设计、潜心创新研发的开始。
三、明确产权 培育品牌 开展创新研发
合资自主只有以培育品牌、创新研发为目的,才有生命力。方向、动力和利益分配问题解决之后,就应该致力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合资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合资自主的核心。不可否认,这是带动中国汽车研发能力的关键一环。通过创新研发,催生最新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壮大创新实力,扩大专家队伍,这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让合资企业放手一搏。
原因是,如果合资企业保守一些,其产品与合资产品同质化,与合资无异,对中国单纯的自主品牌没有增加新的威胁;如果合资企业消极一些,不情愿地推出合资自主的应景之作,其品牌建设必然薄弱,产品矩阵必然残缺,跟自主品牌不成对手,不堪匹敌,更没有威胁。只有合资自主真心实意搞研发创新,从正向研发开始,创造出独有技术,攻克核心零部件难题,才能拥有全新而完整的汽车研发制造能力,形成系列产品,创造新的品牌,参与市场竞争。即使这样,合资自主与自主也是两条平行线,同向并进,不打架,少交叉、不取代,互补共进。通过这样的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合资企业拥有的是独有技术和长久活力,中国汽车拥有的是最急需的创新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拿到的是“渔”而不是鱼。
合资自主不是问题,关键是要什么样的合资自主,怎么产生合资自主,是顺产、难产还是剖腹产,是揠苗助长还是瓜熟蒂落,你拿到的是“渔”还是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