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奇瑞旗下的新势力品牌 iCAR 推出的 V23 车型,本应是一颗闪耀的新星。去年 12 月 16 日,iCAR V23 正式上市,其凭借独特的外观设计和面向年轻群体的定位,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上市仅仅一天,V23 便陷入了 “退订潮”,甚至被部分消费者戏称为 “年轻人的韭菜盒子”,这样的反差着实令人咋舌。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局面的出现呢?让我们深入剖析。
价格与配置的 “陷阱”
早在 11 月的广州车展上,V23 开启预售,11 万 - 15 万元的预售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短短 8 小时内订单量就突破了 3.1 万辆,市场对它的期待值拉满。但正式上市后的价格,却让人大跌眼镜。虽然 9.98 万 - 13.98 万元的售价看似降低了,但实则暗藏玄机。以 401 两驱版本为例,正式价格仅比预售价低了 200 元,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仅如此,此前宣传中备受瞩目的 360° 全景影像、手机一键遥控泊车等多达 25 项功能,在实际购车时,并非标配。消费者若想拥有这些配置,要么花费大量积分兑换,要么额外掏钱购买。如此一来,算上这些配置的费用,实际支出比预售价还高出 9800 元。这种价格与配置的巨大落差,让消费者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觉得厂家缺乏诚意,退订也就成了他们的无奈之举。
续航短板尽显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续航里程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核心问题。iCAR V23 的入门版车型,售价 9.98 万元,但其续航里程却只有 300 公里。而在同价位区间,比亚迪海豚的低配版,售价仅为 9.97 万元,续航却能达到 420 公里。在日常使用中,续航里程直接影响着出行的便利性和使用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多花一点钱,就能买到续航更远的车型,无疑是更明智的选择。因此,iCAR V23 在续航方面的劣势,使得很多原本有意向购买的消费者,最终选择了放弃。
内饰配置拉低档次
车内,iCAR V23 的短板进一步暴露。低配车型采用的布座椅,不仅看上去质感欠佳,而且日常打理起来十分麻烦。更为关键的是,后排出风口的缺失,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会让后排乘客的舒适度大打折扣。此外,座椅通风这一在同级别车型中较为常见的配置,在 V23 的低配车型上也不见踪影。整体内饰给人的感觉就是廉价,与它所宣传的年轻、智能、潮流形象相去甚远。消费者花了钱,却无法获得与之匹配的舒适体验,这无疑是引发退订的又一重要因素。
权益调整的 “亡羊补牢”
面对汹涌的退订潮,iCAR 紧急调整用户权益,赠送 10 万积分、推出 0 元换购科技舒适包等举措。然而,这一行动显然为时已晚。负面舆论已经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这种在问题爆发后才匆忙做出的补救措施,让消费者觉得厂家一开始并没有真正为他们考虑,只是在迫于压力的情况下才做出改变。因此,即便有了这些权益调整,也难以挽回消费者的心,退订的趋势依旧未能得到有效遏制。
奇瑞 iCAR V23 此次遭遇退订潮,是价格、配置、续航、内饰以及市场应对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 iCAR 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同时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只有在产品定价、配置规划、市场反应速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反思和改进,才能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