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10日,对于日系车来说,那是“人在家中坐,奇祸从天降”的一天。那一天起,一直顺水顺风的日系,一下子跌入了泥坑,还不敢动弹,惟恐越挣扎陷得越深。广告停投,活动停办,哪怕是被砸了车,也最好不出声,敛声静气,生怕人注意到……与之一起到来的,是月月下滑的销量,直到集体下降50%,而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略略缓和了一点,日系才有勇气说:其实我们跟野田政府不是一回事,他们还想说:我们既然在中国做企业,交税给中国政府,我们就是中国企业。这几个企业中,表现最为积极的当属丰田,先是全球召回不再绕开中国市场,接着改名为中国丰田,丰田章男还通过对话日本政府,要求政府替他们企业多想想……其用心也苦。
11月份,总算有了点回暖。但正像他们说话办事半遮半掩小心翼翼,已有不理智的网友在那儿叫骂。因此,从长远来看,今后的发展仍然备受争议。想要恢复到以前的好日子,估计很困难。往日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矣。
虽然表面上来看,日系真是倒霉,今天的局面,完全是被动地承受着。但实际上,世上没有孤立的东西,一个结果,一定是诸多因素所导致。所以,与其抱怨,与其被动地等待,不如自己检查自己,赶紧补足短板,赶紧提高综合实力。算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第一, 产品力。综合地说,日系产品虽然算不得世界第一,但也不错,丰田能与大众、通用一争高下,就证明了其产品力相当不错。省油,轻便,外观时尚,价格不高不低,性能中庸,驾乘舒适……等等。其实,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用中庸来表示,因此,其中庸之道,赢得了全世界比较平实、中庸人群的喜欢。所以,就算中日关系再紧张些,也会有人喜欢日系车,抛开政治因素、民族情感,日系车的确有着非常广大的市场。
第二, 品牌力。自从二战以来,日系汽车便发展起来,其间也遇到了几次机会,所以,就算一开始,日系车在欧美受过多少耻笑,但是,日系还是抓住机会,以省油、时尚等等优点,在能源危机中,站稳了脚跟。而其优秀的服务,更是牢牢地抓住了客户的心,留住了客户,成为汽车业中的后起之秀,成为世界汽车之林的一支劲旅,像丰田,更甚至成为世界第一。其品牌力,尤其是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更是获得了充分的肯定。
中国市场,现在是群雄并起,但是,就算是有百年老店的奔驰、宝马;就算是有着美系的通用、福特,由于中国地域巨大,消费者偏好差异明显,消费层次也非常丰富,所以,日系牢牢地占据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可见其品牌力之不一般。
第三, 体系力。说起体系力,无非是渠道、售后服务、政府关系,当然,现在越来越重要的,还有公共关系了。这一次,日系可是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如果日系早些年称自己是中国丰田、中国本田、中国铃木,相信那场劫难要轻一些,销量也下滑得少一些。另外,也许还有沟通上、文化上的阻隔,也许中国人理解错了日系的意思,但是,你是企业,你想要卖车,你不去想办法主动沟通,难道要消费者去理解你?就算消费者想要理解你,只怕有些事情也理解不了。比如丰田一直说自己的LOGO是地球,而中国人却说是“牛头标”;本田一直希望自己的车是大众化的代步工具,但是偏偏中国人以为,本田的车是小众的。
眼下吧,丰田中国改名为中国丰田,一来表示扎根中国的决心,二来嘛,也是说,自己的两个合资企业是中国的企业。只是没想到,中国人的反应完全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大家都说,装什么装,穿上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丰田可能还觉得挺委曲,但是,为什么不想一想,自己的沟通还真是需要再努一把力的。如果沟通不到位,就怕你再巴心巴肝,中国人还会有相反的看法。其实,日系车主的忠诚度还是挺高的。正是因为用过其产品,对其服务也比较满意,也就是说,尝到了梨子的滋味。那么,如何在不利的时局下,维持住消费者群体,服务和公关,缺一不可。
日系需要吸引大众公关有过的教训。正确的沟通,坦诚的解释,积极的解决问题的姿态,就算有了问题,也会安然而过。否则,没事也有三尺风浪,有了事,更成了海啸。说话间,安倍晋三当了首相了。那么,虽然说大家都不希望中日之间为这钓鱼岛打上一仗,但是,中国关系要想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恐怕很难了。那么,如何才能让消费者克服对日系的愤怒情绪,只怕是日企今年以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功课。
|